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追寻闪光的足迹 铭记榜样的力量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追寻闪光的足迹 铭记榜样的力量

来源:法治日报2023-05-22 10:27

  追寻闪光的足迹 铭记榜样的力量

  专访陈旭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去年6月,我接到一项光荣的采访任务——追寻英模的足迹。就这样,我近距离地对话陈旭爱过、关心过、帮助过的人,从他们的记忆中,渐渐清晰地看到英模最真实的样子。”陈旭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新闻记者栾子洲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旭生前系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一级高级警长。2022年5月22日,陈旭在海南省司法厅警衔晋升培训班授课时突发脑溢血,后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50岁。2023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追授其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在栾子洲眼中,作为新时代政法英模,陈旭有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的魄力与执行力,有党员干部的义无反顾、有灵魂园丁的大爱、悲悯,也有为人夫、为人子的细腻柔情。但这些远远不够概括陈旭那为党的事业、戒毒事业奉献了29年的滚烫人生。

  谈起陈旭,陈旭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陈海燕眼眶里总是湿润的,与陈旭共事17年的一幕幕常常浮现在眼前。

  2005年,海南省司法厅着眼于戒毒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毒情影响社会治安的形势,组建一支向戒毒难题发起攻关的教研团队。陈旭被委以重任,牵头探索标本兼治的戒毒救治方法。当时,陈海燕也加入这支队伍,亲眼目睹陈旭夜以继日攀登戒毒教育高峰的过程。

  “我清楚地记得,陈旭每次从办公室出来,两眼放光的样子: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要激发戒毒人员内在戒毒动力,用自尊自爱的力量支撑他们奋进……”陈海燕说,短短半年,陈旭就主持起草了70万字的教材,并亲自践行“以人为本、关怀救助”的戒毒救治理念,最终探索出“五位一体”的戒毒康复救助体系。

  为检验成效,2012年,海口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受教解戒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显示出所三年以上戒断率为39.15%,打破当时国际上流传“戒断三年不足3%”的说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戒毒模式之一,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命名为“海南戒毒模式”。

  “经过不断推广实践,在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和海南省两轮禁毒三年大会战合力攻坚下,2022年,海南省委政法委、省禁毒办、省司法厅联合组织对14076名解戒人员进行回访调查,出所三年以上戒断率为90.17%。”陈海燕骄傲地说。

  “正是有了陈老师的悉心帮助,我才重拾信心,彻底戒断毒瘾,成功回归社会。”陈旭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受助人员阿雄(化名)告诉记者。

  在陈旭影响下,像阿雄一样,有的解戒人员告别毒品回归家庭,当了爸爸;有的长达18年没有复吸,自主创业开了店……自2005年第一期戒毒班开班,陈旭连续跟踪、指导并参与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集中教育班19期,累计为1100余名戒毒人员坚定戒毒信心、找回生命的春天。

  “2013年,我考入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面对重复单调的管教工作和许多尚处在生理脱毒期、随时可能出现危险情况的戒毒人员,入警时的激情被慢慢消磨,甚至有时感到无所适从,是陈所的言传身教感染了我。”陈旭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彭博说。

  在彭博印象中,陈旭白天全心忙于工作、夜晚潜心钻研戒毒理论,一心扑在工作上。

  截至2021年底,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连续31年实现场所安全管理“六无”目标,位列全国第二。其中,也饱含着陈旭前后12年来的付出。“陈所‘每逢佳节必值班’,他心中‘时时放心不下’场所的安全。”陈海燕说。

  “官梅,我去上课了,你送儿子上学,等我下课,咱们再接他回家。”5月22日下午,陈旭去上课前对妻子孙官梅说,但没想到这竟然是永别。昏倒前,最后的一个交代就是给她打电话,因为他放不下妻子和儿子。

  时至今日,陈旭年近八旬的母亲,对儿子的离世还毫不知情。孙官梅说,陈旭其实极重孝道,只要不出差、不值班,就一定会抽空照顾母亲,可他工作实在太忙了,家庭聚会也总是缺席。

  对此,陈旭往往会打出感情牌,对母亲说:“妈,您和爸都是监狱干部,我们都是党员,我得努力,这样才能擦亮咱警察之家的招牌。”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陈旭走了,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又好似留下了千言万语。这无声的遗言,孙官梅能够读懂:“你未竟的事业,还有我,有一代又一代海南司法行政戒毒干警为你担当,沿着你的足迹继续前行!”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安古城墙吸引游人

  • 西渝高铁康渝段刘家坝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